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66篇
  免费   1336篇
  国内免费   4149篇
林业   368篇
农学   3258篇
基础科学   2037篇
  4477篇
综合类   14170篇
农作物   6446篇
水产渔业   141篇
畜牧兽医   533篇
园艺   166篇
植物保护   2055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523篇
  2022年   952篇
  2021年   1081篇
  2020年   1010篇
  2019年   1089篇
  2018年   757篇
  2017年   1259篇
  2016年   1719篇
  2015年   1237篇
  2014年   1747篇
  2013年   1671篇
  2012年   2218篇
  2011年   1873篇
  2010年   1547篇
  2009年   1676篇
  2008年   1357篇
  2007年   1606篇
  2006年   1484篇
  2005年   1254篇
  2004年   975篇
  2003年   957篇
  2002年   699篇
  2001年   646篇
  2000年   607篇
  1999年   449篇
  1998年   418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350篇
  1994年   269篇
  1993年   281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9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了山东省4个蔬菜产区棕榈蓟马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供试药剂毒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济南、聊城和泰安地区的棕榈蓟马种群对7种药剂基本处于敏感状态,寿光地区的棕榈蓟马对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和吡蚜酮产生了6.99~10.83倍的低水平抗性。  相似文献   
992.
单端孢菌素对几种作物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单端孢菌素对主要作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效,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测定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药效常规试验方法,测定了单端孢菌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作物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单端孢菌素对供试16个病原菌的MIC为1.9~15.5mg/L,对辣椒炭疽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水稻恶苗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等7个病原菌的EC50分别为5.93、7.90、9.27、10.78、13.34、14.95和16.50mg/L,500mg/L质量浓度对番茄灰霉病、番茄早疫病、辣椒炭疽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小斑病和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81.29%、85.28%、72.42%、78.99%和72.74%。单端孢菌素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和较广的抑菌谱,对几种主要作物真菌和卵菌病害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应用前景广。  相似文献   
993.
为明确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在田间的分布特点及其虫口密度与玉米受害率之间的关系,于山东省商河县玉米田采用网格式取样法调查了其发生为害情况,运用地统计学分析法拟合了其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变异曲线模型,并利用Arc Gis软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插值和模拟,分析了虫口密度与玉米受害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在田间呈聚集分布,符合高斯模型,空间相关范围(即变程)为4.00 m;在商河田间发生量较大,为48.67头/m2,其田间虫口密度与玉米受害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二点委夜蛾对玉米的为害具有随机性。表明田间二点委夜蛾幼虫的调查应采取棋盘式(网格式)多样点取样,样点间距大于4.00 m;且田间虫口密度的大小并不能准确预测玉米苗受害率。  相似文献   
994.
应用能值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讨了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免耕+地膜覆盖(NTP)等不同耕作模式下小麦和豌豆的投入产出能值,测算了其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宏观经济价值。结果表明:同一耕作方式下,种植小麦能值投入大于豌豆,豌豆能值产出是小麦的5倍以上,且豌豆宏观经济价值远远大于小麦;不同耕作方式下,两种作物净能值产出率均为免耕处理大于相应的耕作处理;由于传统耕作的三种模式人工和机械费用的投入远高于免耕三种模式,使得耕作处理下能值总投入大于相应的免耕处理;免耕+秸秆覆盖处理下,小麦和豌豆净能值产出率和宏观经济价值均达到最大,分别达到了0.64、3.93和9.26、53.1。说明免耕+秸秆覆盖不仅能够实现节约投入,而且可以增产增收,能够达到生态经济效益的最优。  相似文献   
995.
2013年在宜良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对云南大面积生产应用的6个粳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功能叶叶面积及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后6个品种实际产量比正常灌溉产量下降11.03%,达极显著水平。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后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分别比正常灌水降低4.58%、7.21%、8.53%,其中对实粒数影响最大,达显著水平。水分胁迫后齐穗期功能叶高效、低效、总叶面积指数比正常灌水分别降低13.60%、10.55%、12.92%,水分胁迫后幼穗分化至齐穗期的倒1叶、倒2叶、倒3叶SPAD值比正常灌水分别降低1.26%、1.32%、2.69%。在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品种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降低的幅度小,抗旱性较弱的品种降低的幅度大;抗旱性强的品种功能叶SPAD受影响越小,且有增加的趋势,而抗旱性较弱的品种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求盘锦稻区各主栽品种最佳收获期,以盘锦稻区主栽品种‘盐丰47’、‘盐粳218’及应用前景较好新品系H50、‘盐粳456’及H199为试材,结合盘锦实际收获期,于10月5日、10月15日及10月25日进行分期收获,并测定其株高、节间茎粗等形态指标,对不同收获时期各品种倒伏指数变化及其与各形态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倒伏指数表现趋势为S3>S4>S2>S1,这说明发生倒伏的薄弱环节为S3节间;10月5日至10月25日倒伏指数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0月25日倒伏指数最大,其抗倒最弱。各形态指标中株高与S4至S1倒伏指数均成正相关,与S3倒伏指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壁厚与倒伏指数相关性趋势为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茎粗与倒伏指数均为负相关,其中与S4及S1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最终得出测定品种最佳收获期为10月15日。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野生稻遗传资源是水稻育种的关键遗传材料,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布着丰富的野生稻遗传资源。评述了野生稻遗传资源研究和利用的重要意义,从优秀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种质资源优异基因的定位和鉴定、及遗传资源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研究情况,并重点结合水稻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简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叶面肥美加富(Megafol)对水稻的施用效应和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多点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喷施叶面肥美加富(Megafol)对水稻中后期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设置牛江镇昌梅村飞机垌试验区NJ(Megafol)、君堂镇中安村中安垌试验区JT(Megafol)的大田喷施675 mL/hm2叶面肥美加富(Megafol)的处理和牛江镇昌梅村飞机垌清水CK对照田埂边行20 cm内(第一行)试验区NJ(Marginal)共3个处理。结果表明:水稻破口期喷施叶面肥美加富,可明显促进干物质向谷粒分配。在农艺性状上,JT(Megafol)1试验区水稻的株高(109.76±7.51) cm与JTCK3对照区水稻的株高(82.19±7.29)cm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JT(Megafol)3试验区水稻的基茎节粗(4.82±0.79 cm)与JTCK3对照区水稻的基茎节粗(3.20±0.42) cm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JT(Megafol)1试验区水稻的结实率(90.16±3.59)%与NJCK3对照区水稻的结实率(69.24±16.79)%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JT(Megafol)3试验区水稻的千粒重(23.05±1.56) g与JTCK1对照区水稻的千粒重(20.28±1.20) g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这使单株实粒数增加,提高水稻的单位产量面积,JT(Megafol)2试验区的理论产量达到(6318.75±130.05) kg/hm2。同时,喷施了叶面肥美加富,能提高植株抗性,收获时绿叶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区,NJ(Megafol)3试验区水稻的叶面积指数(34.83±9.41)与NJCK3对照区水稻的叶面积指数(0.09±0.19)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可见,水稻中后期施用叶面肥美加富收获期其植株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对照均显著区别于对照;施用叶面肥美加富基本与对照田埂边行20 cm(第一行)试验区域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9.
内蒙古武川地区燕麦田杂草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安全、高效地防除杂草,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内蒙古武川地区燕麦田间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武川地区燕麦田杂草共13科22属27种,其中阔叶杂草21种,占91.30%;禾本科杂草2种,占8.70%。主要杂草有狗尾草、藜、沙蓬、猪毛菜、苣荬菜等。免耕田内杂草种类多于常规耕作,免耕不覆盖的杂草发生严重;免耕覆盖的杂草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1000.
氮肥运筹对陆两优996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方式显著影响超级早稻源库特性与产量,与D2处理(6:2:1:1)相比,D3处理(4:2:3:1)穗分化期略有延长,穗粒数略有提高,成穗率、有效穗数与叶面积显著提高,茎鞘物质输出率显著下降,产量显著提高;氮肥运筹方式显著影响超级早稻氮利用效率,与D2处理,D3处理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效率显著提高。可见,适当增大穗肥比例有利于改善超级早稻源库关系,有利于提高产量、氮肥利用率与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